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、教育、科技、交通運輸、文化和旅游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主管部門,中國科學院院屬各單位,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通信管理局,有關中央企業,各有關單位:
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,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,是具有顯著戰略性、引領性、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。大力發展未來產業,是引領科技進步、帶動產業升級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。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》,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,圍繞制造業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產業,支撐推進新型工業化,現提出如下意見。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統籌發展和安全,以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和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為主線,以創新為動力,以企業為主體,以場景為牽引,以標志性產品為抓手,遵循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規律,加強前瞻謀劃、政策引導,積極培育未來產業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,為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。
前瞻部署、梯次培育。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,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戰略必爭領域,系統謀劃,超前布局。把握未來產業發展規律,分階段培育,動態調整。 創新驅動、應用牽引。以前沿技術突破引領未來產業發展,加強原創性、顛覆性技術創新。以場景為牽引,貫通研發與應用,加快產業化進程。 生態協同、系統推進。匯聚政產學研用等資源,融合資本、人才、技術、數據等要素,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。 開放合作、安全有序。主動參與全球未來產業分工和合作,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。統籌技術創新和倫理治理,營造包容審慎、安全可持續的發展環境。
到2025年,未來產業技術創新、產業培育、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,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產業規模穩步提升。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,突破百項前沿關鍵核心技術,形成百項標志性產品,打造百家領軍企業,開拓百項典型應用場景,制定百項關鍵標準,培育百家專業服務機構,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。 到2027年,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,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。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,一批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模式得到普遍應用,重點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,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型領軍企業,構建未來產業和優勢產業、新興產業、傳統產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,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,成為世界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。
1.加強前瞻謀劃部署。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,重點推進未來制造、未來信息、未來材料、未來能源、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。打造未來產業瞭望站,利用人工智能、先進計算等技術精準識別和培育高潛能未來產業。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引導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,合理規劃、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未來產業。發揮前沿技術增量器作用,瞄準高端、智能和綠色等方向,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新動力。
|
未來制造。發展智能制造、生物制造、納米制造、激光制造、循環制造,突破智能控制、智能傳感、模擬仿真等關鍵核心技術,推廣柔性制造、共享制造等模式,推動工業互聯網、工業元宇宙等發展。未來信息。推動下一代移動通信、衛星互聯網、量子信息等技術產業化應用,加快量子、光子等計算技術創新突破,加速類腦智能、群體智能、大模型等深度賦能,加速培育智能產業。未來材料。推動有色金屬、化工、無機非金屬等先進基礎材料升級,發展高性能碳纖維、先進半導體等關鍵戰略材料,加快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創新應用。未來能源。聚焦核能、核聚變、氫能、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,打造“采集-存儲-運輸-應用”全鏈條的未來能源裝備體系。研發新型晶硅太陽能電池、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相關電子專用設備,加快發展新型儲能,推動能源電子產業融合升級。未來空間。聚焦空天、深海、深地等領域,研制載人航天、探月探火、衛星導航、臨空無人系統、先進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裝備,加快深海潛水器、深海作業裝備、深海搜救探測設備、深海智能無人平臺等研制及創新應用,推動深地資源探采、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、極地探測與作業等領域裝備研制。未來健康。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、合成生物、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,推動5G/6G、元宇宙、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,研發融合數字孿生、腦機交互等先進技術的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。 |
2.提升創新能力。面向未來產業重點方向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工程,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。發揮國家實驗室、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作用,加強基礎共性技術供給。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,集聚產學研用資源,體系化推進重點領域技術攻關。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,加快顛覆性技術突破,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。舉辦未來產業創新創業大賽,激發各界創新動能。
3.促進成果轉化。發布前沿技術應用推廣目錄,建設未來產業成果“線上發布大廳”,打造產品交易平臺,舉辦成果對接展會,推動供需精準對接。構建科技服務和技術市場新模式,遴選科技成果評價和轉移轉化專業機構,開拓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。落實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和首批次材料激勵政策,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。 4.突破下一代智能終端。發展適應通用智能趨勢的工業終端產品,支撐工業生產提質增效,賦能新型工業化。發展量大面廣、智能便捷、沉浸體驗的消費級終端,滿足數字生活、數字文化、公共服務等新需求。打造智能適老的醫療健康終端,提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質量。突破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、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發潛能的超級終端,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。 5.做優信息服務產品。發展下一代操作系統,構筑安全可靠的數字底座。推廣開源技術,建設開源社區,構建開源生態體系。探索以區塊鏈為核心技術、以數據為關鍵要素,構建下一代互聯網創新應用和數字化生態。面向新一代移動信息網絡、類腦智能等加快軟件產品研發,鼓勵新產品示范應用,激發信息服務潛能。 6.做強未來高端裝備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,加快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,突破人形機器人、量子計算機、超高速列車、下一代大飛機、綠色智能船舶、無人船艇等高端裝備產品,以整機帶動新技術產業化落地,打造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體系。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,補齊基礎元器件、基礎零部件、基礎材料、基礎工藝和基礎軟件等短板,夯實未來產業發展根基。 |
人形機器人。突破機器人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、高動態運動規劃與控制、仿生感知與認知、智能靈巧手、電子皮膚等核心技術,重點推進智能制造、家庭服務、特殊環境作業等領域產品的研制及應用。量子計算機。加強可容錯通用量子計算技術研發,提升物理硬件指標和算法糾錯性能,推動量子軟件、量子云平臺協同布置,發揮量子計算的優越性,探索向垂直行業應用滲透。新型顯示。加快量子點顯示、全息顯示等研究,突破Micro-LED、激光、印刷等顯示技術并實現規模化應用,實現無障礙、全柔性、3D立體等顯示效果,加快在智能終端、智能網聯汽車、遠程連接、文化內容呈現等場景中推廣。腦機接口。突破腦機融合、類腦芯片、大腦計算神經模型等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,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腦機接口產品,鼓勵探索在醫療康復、無人駕駛、虛擬現實等典型領域的應用。6G網絡設備。開展先進無線通信、新型網絡架構、跨域融合、空天地一體、網絡與數據安全等技術研究,研制無線關鍵技術概念樣機,形成以全息通信、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特色應用。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。加快突破GPU芯片、集群低時延互連網絡、異構資源管理等技術,建設超大規模智算中心,滿足大模型迭代訓練和應用推理需求。 |